技术实力雄厚,生产团队完善,欢迎您的光临。
导语:任天堂Labo已经正式发售,老任再一次用他们的创意给全球的玩家们带来惊喜。这家从花札起家的百年老店从始至终坚持对游戏形式的探索,这点除了体现在他们发行的精品游戏软件上,同时也能够在那些令人大开眼界硬件设备上窥视一二。关于任天堂的游戏这两年各大营销号也吹得够多了,于是这期节目趁着Labo的发行,给大家简单地回顾一下任天堂推出的各种硬件外设,看看这家玩具公司都开过什么脑洞。
光枪算是任天堂各类外设中普及程度最高的一款,当然要是提到打鸭子射罐头这些就未免太过暴露年龄了。事实上类似的设备也经历过几个世代的演变,FC的
算是大家印象最早的一款,这个在1984年,也就是FC问世第二年发售的光枪外设,外形类似于普通手枪,只需要将线接上主机就能够正常的使用,不需要另外加装什么设备。
很多人都曾经好奇过到底是什么原理,实际上原理并不复杂,光枪本身其实并不是发射装置而是接收装置,在玩家扣上扳机的那一刻,屏幕会迅速变黑,目标对象会变成白色矩形,通过这样强大的对比度来触发光枪上的感光原件,从而验证玩家是不是击中目标。所以当时有光枪会损害电视寿命的说法也不是空穴来风。
这款像是RPG发射器那样的新型光枪,它不但实现了无线操作,同时还有一个瞄准镜。通过扫描线侦查使得瞄准更加精确,当然这就需要在电视前加装一个感应装置了。
而到后来Wii主机的时代,通过红外线接收原理,整个Wii remote控制器就已经当做光枪使用了,但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在射击游戏时候的体验,任天堂也特地推出了一款名为
的外设,实际上就只是一个机械框架将Wii左右手柄固定起来。不过任天堂还是很用心地针对这款外设制作了《林克的十字弓训练》这款光枪射击游戏。据说体验还是很不错的。
既然提到了Wii,正如Wii的开发代号一样,体感游戏曾经给游戏业界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
由于体感游戏的特质,任天堂一度将健身游戏作为其中一个主力推广的方向,Wii fit就是这一个时期诞生的产物。
要玩到这款Wii Fit,你需要的除了一台Wii主机之外,还需要另外购入一台
这款像体重计一样的设备能够感应到玩家重心的偏移,从而让你的下半身也可以参与到体感的操作中。
用下半身可以玩点什么?Wii fit自带了走钢索,守龙门,摇呼啦圈等小游戏,实际上健身运动才是它的基本功能,里面有一整套的瑜伽、有氧运动和肌肉训练的课程,Wii平衡版能够很快地反馈玩家动作的准确性,并且测定出BMI和热量的消耗,最后也通过数据让玩家进行相对有效的健康管理。
由于产品销路喜人,后来Wii Fit还推出了加强版Wii Fit Plus以及在WiiU平台上的Wii Fit U。甚至连里面的教练形象都作为参战的角色放进去《任天堂全明星大乱斗》里面,各种健身姿势成为了攻击招式,能够说是名副其实的功夫瑜伽。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任天堂的硬件一直不以机能见长。尤其早期设备的载体容量一直捉襟见肘,纵使任天堂自家有非常牛逼的压缩技术,对于第三方厂商来说也是相当不友好的,这也某一些程度上导致了当初《最终幻想7》的叛逃事件。不过任天堂也并不是没考虑过这样的一个问题,只是原有卡带的容量毕竟有限,推出改良机的成本过高,所以通过额外的读取设备来实现大容量数据载体的读取。
因为某些原因最终并没有正式对外发布,反倒是催生了另一台主机的诞生,也就是日后改变整个游戏业界格局的PlayStation。
的想法本身也十分美好,大容量的可读写磁碟,以及线上服务的功能,本来可当作对抗PS的武器。只是生不逢时,遇上N64的销售失利,PS对市场占领,第三方的叛逃,最后销量惨败,甚至也没在日本境内发行。此后任天堂也进入了一段低谷期。
Gameboy是一款神奇的掌机,许多产商都为这台曾经的掌机领域霸主开发过各种奇怪的外设,甚至有玩家自发设计发掘出各种奇妙的机能,比如网上就有专门用Gameboy来作为乐器的音乐人。
作为第一方的任天堂也没少开过脑洞,比如说在大家都还没流行拿手机的时代,他们就已经搞出了
这样的外设。只要将这款带有摄像头的软件卡带插入主机,就可以将你的灰色砖头变成一台数码相机。低像素和四灰阶反而带来一种复古的质感,还能进行DIY涂鸦或者美颜贴纸,可以说相当具有前瞻性了。你甚至都能够在某些游戏活动上看到玩家用这个来集邮。
这时候问题来了,GB上并没有存储设备,那拍出来的照片要怎么办呢。这时候你需要一台
把它打印出来了。这台迷你打印机采用的是热敏纸,也就是大家平时在便利店超市消费时候店员给你打出的那一张清单用的就是这种。但你还别说,这种打出来的低配版拍立得的质感,现在看来还真是别有一番感觉。
GBA延续了他的前辈Gameboy的辉煌,在奇葩外设方面也各出奇招,比如小岛秀夫监制的GBA游戏《我们的太阳》,卡带内置太阳光感应器,能够为游戏中的武器充能;或者《瓦力欧制作大回转》的回转探测器来进行简单的体感操作。
这台读卡器需要插入到卡槽中,玩家要另外购置专门的含有加密数据条的卡片,利用机器里的LED扫描装置读取里面的内容。这些卡片的用途也各有不同,有些可以让玩家玩到FC上的游戏,有些是解锁专属内容,有些是用于集换式卡牌对战游戏之中,能支持的游戏还不少。后来也推出过整合数据线接口的升级版
而随后这个概念也得到了继承,从二次元走向三次元,这就是接下来要说到的amiibo
作为任天堂现在最赚钱的外设周边,几乎每出一款新的第一方游戏就会有好几款的
开卖。所谓amiibo,就是一系列能通过NFC功能与机器进行无线接触,以此来实现数据联动的实体玩偶。比如可以存储玩家数据、解锁特殊关卡、获得限定皮肤等等,有时候同一款amiibo在不同游戏中也会有不同的功能,当然这些功能也并不可能影响玩家的正常游戏流程。
由于具有联动性,同时作为一款手办来说价格也比较实惠,所以对于有些收集癖好的玩家来说简直难以抵挡。任天堂也很清楚这些玩家的消费习惯,时不时又会公布一些限定版,比如用真正毛线织成的耀西款,全身镀金的马力欧30周年纪念款,塞尔达30周年纪念的8-bit林克款。另外还推出过搭配专门游戏的《动物森友会》的卡片款amiibo等等。
算上最新的《黑暗之魂》的太阳骑士款,目前种类已经接近150款了,差不多抵得上初代宝可梦的数量,想要全收集恐怕也有一定难度。
在Wii版本的《任天堂全明星大乱斗X》以及后续版本里,出现过这么一位奇怪的隐藏角色,这个外表像皮克斯动画里Wall-E造型的机器人其实是一个名为
玩家不是直接控制机器人,也不是用手柄控制机器人,而是靠控制屏幕上的角色,然后机器人通过感应显示屏上的光学闪烁来配合玩家。也就是说它充当了2P玩家的角色。
比如说在一款名为《Gyromite》的游戏中,它通过移动旋转的陀螺,触动红蓝色按钮,从而帮助玩家通过被水管阻隔的通路。
听起来是一款很具有人文关怀的外设。但缓慢的动作加上频繁的失误,这台人工智障更多的是让玩家们感觉抓狂。而且这款外设仅仅支持两款游戏,除了满足猎奇心之外似乎也没有更多的功能了。不过看得出老任对它还是有感情的,不然也不会为它推出amiibo了。
卡普空在3DS平台上推出了怪物猎人3G,宣布了这个系列首次登陆任系掌机。但由于3DS的十字键和左摇杆和索系主机的手柄位置是相反的,让那些从PSP系列过来的玩家感到无所适从,即使3DS提供了自动锁定和触屏调整视角的功能,但是像C手这样诡异又硬核的操作方式就派不上用场了。
这个外设就像给机器套一层外壳,在右侧按键旁增加右摇杆,同时还加入了ZL、ZR键,经常被玩家戏称为假肢。这些按键对于玩家的操作来说还是舒适了不少,但是也没办法避免使得整个机器更加地厚重,使得双手在游戏的过程中更容易感觉疲劳。
当然需要用到假肢的游戏并不多,而且即使没有也依然可以正常游玩,后来推出的新版本3DS上就直接把右摇杆和ZL、ZR三个键内置进机体里,于是这个过渡产品基本上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了。
Wii所带动的体感游戏风潮是21世纪后的事情。实际上早在NES时期,任天堂就慢慢的开始研究体感游戏和穿戴式设备了。
可以说满足了各位中二少年们的臆想。在当时来说十分炫酷的外形,配备上NES的控制器,利用超声波定位的原理还能够感应到X轴、Y轴、Z轴以及手腕的转动。只要戴上这只神奇的手套,就可通过手势与屏幕上的角色进行互动,比如操作马利欧发火球,操作飞机穿行在枪林弹雨,或者在拳击游戏里挥出右拳,那是因为他们只做了一只右手手套。
然而尚未成熟的技术给玩家带来极差的使用者真实的体验。无论是偏移的准星还是反馈的延迟,同时缺乏相应的独占游戏,兼容的游戏又不如手柄的操作精准,最后还是沦为了摆设。
相比之前提到的这些外设,Virtual Boy其实就是一台可以单独运行游戏的主机,而且在当时还是作为GameBoy的继任者来打造。这台32位便携式主机由Game Boy的设计者横井军平主导。虽然最终没能在商业上取得成功,但某一种意义上启发了如今各种VR设备。
的主体部分是一个三角支架平置在桌面的VR眼镜,实际上早期的版本中也是头戴式的,但是在当时的技术下,头部的晃动会导致液晶紊乱图像错乱,所以只能采用这种折中的办法。
Virtual Boy的原理也很简单,利用左右眼的视差,在两边显示不同角度的图像,从而形成立体效果。
但是除了要维持固定姿势的操作游戏外,红黑的单色屏给玩家造成非常不佳的视觉体验,立体效果尚好,但虚拟现实就无从谈起了。最终只发行了22款游戏,在同一年就匆匆宣布停产了。至今任天堂也没有再碰过VR这样的领域,不过运用裸眼3D技术的3DS也能算得上是它的隔代遗传了。
这期节目出来的时候,也许已经有朋友将Labo拿到手了。将游戏还原到原始的DIY乐趣,它可能是任天堂推出的外设中最特别的一款。当然能预见和Switch相关的新外设也不会只有这个,到底任天堂还藏了什么秘密武器,也请各位拭目以待。
发现机核上小五同学之前已经写过三篇关于早期任天堂玩具的文章,这篇算是从1984年任天堂推出FC之后至今的“近代任天堂”,也算是把时间线接上了。也推荐各位阅读。
机核从2010年开始始终致力于分享游戏玩家的生活,以及深入探讨游戏相关的文化。我们开发原创的播客以及视频节目,一直在不断寻找民间高质量的内容创作者。
我们坚信游戏不止是游戏,游戏中包含的科学,文化,历史等各个层面的知识和故事,它们同时也会辐射到二次元甚至电影的领域,这一些内容很值得分享给热爱游戏的您。
返回顶部
扫一扫 关注我们